当前位置: 首页 > 研修论文课题 >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2020年04月04日 11:01:26 来源: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李明明 访问量:487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所以,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维训练对人的一生的重要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思维的主体性、自觉性与独创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一、以“趣”激活思维的主动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凭借实物、模型、操作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情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操作的教学方式,如:“对口令”“抢答数”“开火车”“猜谜语”“讲故事”“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等,使学生乐于思,勤于思,自主于思。

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时,先在投影上出示小白鸽送信的情境:小白鸽嘴上含着一封带算式的信封,要投到相应的信箱,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由于小学生对小动物特别偏爱,所以一看到活泼可爱的小白鸽,学生马上热情高涨,你也要说,我也要说,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说。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一看、二算、三投的思考方法了。

同样,在教学“认识面积”一课时,先出示两个面积相差不多而对应的长和宽各不相同的长方形,让学生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这种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面积”的欲望。接着再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摸一摸、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动起来,帮助他们活跃思维。

  二、以“动”启动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思维起点高;二是思维过程简捷;三是迁移能力强。而小学生的思维则需要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

教学中,以“动”促思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的手、眼、口、脑协同参与学习,通过具体的操作,在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凸现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先在投影上出示:猴哥哥掰了36个玉米,猴弟弟掰了23个,它们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然后列出算式36+23,再请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尝试计算。这里,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操作,自由地摆一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探知活动中边思考、边摆放、边叙说。有的学生会先算三捆加两捆;有的则是先算6根加3根;还有的学生是全部打开重新数……虽然每人摆法不同,但都解决了“36+23这个问题。

其实,这里所说的“动”还有“实践”之义。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地砖的长,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再数一数实际用了多少块,为什么?学生不仅掌握了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的思考方法,而且还学会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以“说”引发思维的深刻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通过讨论交流,展示思考的过程、方法,使得越说越明白,越说越丰富,越说越深刻,从而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整理、揭示规律。

在复习“数的整除”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首先出示了下面的一组数:02359123,请你在这组数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并说出理由。有的找到了“0”,有的找到了“2”,有的找到了“9”, 有的找到了“1”, 有的找到了“23”; 有的找到了“3”。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在分组活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在说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了整除、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最小偶数、最小奇数等数学概念。再比如,在教学对单位“1”的理解时,学生举例一个苹果可以看作单位“1”,教师引导学生再大一点,学生举例5个苹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单位“1”可以再大一点……可以再大一点……在举例的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了大到一个宇宙,小至一个细菌,多至许多物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学生这时对单位“1”的理解,已不停留在一个图形、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几个物体了,而是丰富了很多很多,加深了对单位“1”内涵的理解,同化到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由于学生所举的例子和生活密切相连,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1”的认识相结合,所以对“1”的理解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更具有理性色彩。

四、以“辨”激发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上,让学生辨析具有相关属性而又具有独特性的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探索精神,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通常我们设计这样的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对同学的看法你有什么不同意见等。比如,在复习五年级“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时,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练习: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一定相等。学生肯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教师不必急于给出结论,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想办法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有的用绳子围,有的用纸剪,有的用尺子量,在小组辨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统一认识到“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这一结论。接着,教师板书一组长和宽逐渐接近的数据,让学生观察比较,会有哪些发现。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最后,进一步加大难度,“如果给你一根长31.4分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因为有了前面“辨”的过程,在猜测时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圆的面积大。教师再通过具体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比较、交流中得出结论: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但圆的面积是最大的。在这一结论的启发下,教师可以反问:“如果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谁的周长最大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引起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辨析中提高思维的批判能力,在批判中提升思维水平。

五、以“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打破定势,善于从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知识,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训练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动机;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流畅、变通、独特、首创与独创等发散思维的训练。通常采用质疑、联想、求异、逆向、发散等训练方法。特别是在发散思维训练更易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具有新颖成份的智力结果。

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采用“多变”“多解”练习,使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势,善于从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的知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例如,在教学“比较”应用题时,可以这样设计练习:牧场上有大牛120头,小牛40头,     ?请你们填上合适的问话再解答。“大牛比小牛多多少头?”“小牛比大牛多多少头?”“大牛和小牛相差多少头?”“小牛和大牛相差多少头?”。不管怎样提问都是求12040相差多少。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给学生最大的空间,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编辑:刘亮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博野县兴华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博野县直属兴华小学 联系电话:0312-832355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